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多粪肥田,粪多力勤,古人是这样“养土”的
2015-02-06   来源:新农资360网   

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使地力经常保持新壮,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突出成就。


中国人自感到耕地不足的商周时代,就开始通过施肥的方式来维持并增进地力。


到了战国以后,“多粪肥田”已成为“农夫众庶之事”。宋代《陈旉农书》更提出“地力常新壮”的杰出思想


“粪多力勤”成为夺取农业丰收的法宝,而开辟肥源成为维持地力的关键,有些做法已广受肯定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比如,城市居民的生活废物包括人粪垃圾等亦毫无例外地返回乡间农田。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城市垃圾污染环境等公共卫生问题,同时变废为宝,解决了农业生产肥料不足的问题,实现城乡循环利用。


但在这一过程中,古人也做出了种种努力通过农业生物的多样性来维护地力。不同作物和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对于土壤肥料元素种类、数量要求各有不同。


因此,品种的轮换种植,作物的轮作、间作及套种,甚至是种植和养殖的结合是充分利用土壤肥力,维持地力,发挥作物及品种增产潜力,达到增产的重要途径。


农村一直流传有“换种强下肥”、“肥田不如换种”的说法。稻农发现,早稻田改栽晚稻,头二三年,不必施肥,就可以获得好的收成。在实践中更形成了“每年换种”的做法,如今年种粇,明年此田当种糯,不可年年种一色。


在换种种植的过程中,古人发现,有些作物非常适合于轮作、套种和间作。如《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谷与绿豆轮作;明代江南地区的棉稻轮作;清代河北无极县农民的谷菜同畛等,此类做法不仅可以控制草害、病虫害,更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古人还发现,有些作物对于地力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而成为专门的绿肥作物。


其中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诸如绿豆、小豆、苕草一类的肥田作用最受肯定。


近代以后随着玉米种植在华北的普及,绿豆就永远与玉米合种,成语叫做绿豆棒子,两者相得益彰。同样具有固氮作用的绿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稻田蓄萍,不仅可以抑制杂草,还可以肥田。


美国的农史学家格拉斯(N.S.B.Gras)说过:“中国给农业历史学家一种极有意思的情况,……他把两种以上的作物同时种在一起;他把田地结结实实地种满,使他的农场像鱼鳞一般……那是聪明的耕种制度,使这个国家不致枯竭”。


古人还通过选用耐瘠的品种来应对地力下降,发现有些作物及品种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高,适合在相对贫瘠的土壤中种植。“白土薄地,不宜五谷者,惟宜榆及白杨。”


清代云南顺宁府有一水稻品种“细谷”,“瘠土山田多种”。清福建建阳县的黄衣禾、赤壳禾“俱瘠田可种”。崇安县也有一品种因“宜瘦田,曰瘦田倒。”传统高秆品种都有不需要肥料的特点。耐瘠作物或品种的存在,使得即便是出现土地退化,也同样可以取得一定的收成。


种植与养殖的结合也是保持地力常新的重要手段,动物粪便是中国传统农家肥料的主要来源。


中国传统的畜牧业很大程度上是为种植提供肥料而存在的,因此,尽管中国采取了主谷式的农业道路,但还是尽其所能地为畜牧业保留一点空间,这在养猪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养猪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提供肉食,而是通过养猪等将农作物的一些副产品(比如,稻草、麸糠)和生活中所产生的一些垃圾(比如,剩饭、剩菜)转化为肥料,用于粮食生产,形成猪多、肥多,粮也多的良性循环。


因此,养猪和种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种田养猪成了第一要紧的事,“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养猪不赚钱,回头望望田”


除此之外,稻田养鱼、养鸭,茶园养鸡等,都可以为稻田、茶园等提供肥料。许多种养结合的例子都具有这种功能。反过来,种植也可为养殖带来益处。


浙江湖州一带,种菱与养鱼及种藕轮换。因种菱养鱼以后,水底的泥肥沃了,改种一年莲藕,可以不施肥而有2000公斤的亩产量。如果不轮换种藕,塘泥太肥沃,鱼会因缺氧而死亡。


文章来源:节选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曾雄生所编《亚洲农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之《杂种: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近期文章推荐:

回复0130可读:再谈土壤环境质量新标准:答中国环境修复网评论

回复0129可读:为什么“癌症村”难以从科学角度认定

回复0128可读:土壤标准九年迂回,新标能交出满意答卷吗

回复0124可读: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之我见

回复0123可读:真相:土豆变粮出笼记——“马铃薯主粮化”出台的台前幕后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02-162471-1.html

标签:土壤观察 这样 古人 肥田

上一篇:为什么是陈吉宁
下一篇:还有什么是能吃的?“砖家”还能信吗?陈君石院士答食品安全问题2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