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专家:应尽快创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
2014-08-22   来源:中国证劵报   

  “应急和备用水源不足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水资源规划配置中,对应急和备用水源的考虑不足;虽然在全国和有关省区的抗旱规划中,布置了一些应急和备用水源,但目前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此外,应急和备用水源工程的经济性较差,其可行性也是一个重大障碍。所以今后不仅要科学布置应急和备用水源的规模,还要进一步明确其落实的可行途径,并通过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其建设的经济性。”一位接近水利部的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加强现有水库的蓄水能力或许是一种更可行的方法。杨汴通告诉记者,除了再兴建一部分水库塘坝外,很重要的是要增加现有水库的蓄水能力,将汛期的洪水留住。与之相对应,王保贵表示,白龟山水库正在扩大库容能力,而上游的昭平台水库也将由原来的2个多亿立方米的库容扩大到四五个亿,加大蓄水量。

  加强水流之间的连通则是另一种盘活现有水源的有效方法。“现在有四条河流流经河南,黄河、长江、淮河和海河,但这四条河流几乎是从西往东流的平行水系,相互之间没有连通,四个流域之间缺乏调度。所以,下一步加强水系连通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要,这一点在水库之间的连通和调度上同样适用。”杨汴通表示。

  在此次抗旱过程中,王保贵告诉记者,面对白龟山水库水源不足的问题,平顶山市便采取了从附近的燕山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紧急调水的办法,如果将来白龟山水库和附近水库的连通能成为常态的话,则能够有效提高白龟山水库的抗旱能力。

  除加强水源地建设外,加强渠道建设是将“血液”有效输送到农田的可靠保证。但是杨汴通告诉记者,在灌区,虽然规划灌溉面积都比较可观,但有效灌溉面积往往存在大面积缩水的情况,“有些灌区在当初建设时就没有真正建好,譬如设计30万亩的灌区,有些干支渠都建好了,但斗渠、毛渠等”毛细血管“却没有配套。另一种情况是水渠都建好了,但由于年久失修,很多水渠存在淤积或者堵塞的情况。”

  此外,井灌区同样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许昌县安庄村村民安秋香望着自家因缺水而几近绝收的玉米地告诉记者,以前打出的很多井都比较浅,大约在30米左右,遇到这样的特大干旱就都抽不上水来了,很多井更是已经用了几十年,坍塌淤积的问题非常严重,“而且现在很多机井都没有电力配套设施,需要自己买几百米的电线然后从村里扯电过来,浇一回地非常麻烦。”

  机井设施落后的问题在这次特大干旱中也得到充分暴露,王保贵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要求水利局前往打井的电话响个不停。

  “可以说,农田水利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下一步,水源地建设、水源地连通、渠道建设、机井建设,各个方面都需要加强。”杨汴通表示,在河南现在采取的四种节水灌溉措施中,除了天和农场所采用的喷灌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渠道进行防渗技术改造,以及用管道代替明渠,或者是微灌技术来达到节水灌溉的效果,但这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为全面提升抗旱减灾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今年3月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编制完成的《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已正式启动实施工作。按照水利部下达的建设计划,河南省2014-2016年三年建设任务包括投资5亿元建设小型水库工程8座,投资12.6亿元建设引调提水工程227处,其中2014年度将建设3座小型水库、76处引调提水工程。

  资金匮乏政策落地面临尴尬

  农田水利建设乏力的背后是资金短缺问题,这一点在小型农田水利方面最为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问题专家毛学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很大程度上,农田水利的资金短缺问题是投入机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投入机制被逐渐废止,而新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田水利投入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45581-1.html

标签:投入 新机制 建设 农田水利 尽快 创建 专家

上一篇:价高未必质优“有机蔬菜”面临信任危机
下一篇:我国首次审计20亿亩耕地问题 违规用地成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