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和稻茬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3-06-04   来源:农业部办公厅   

  四、收获

  目前小麦联合收割机型号较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为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种出苗质量,要求小麦联合收割机带有秸秆粉碎及抛洒装置,确保秸秆均匀分布地表。收获时间应掌握在蜡熟末期,同时做到割茬高度≤15cm,收割损失率≤2%。作业后,收割机应及时清仓,防止病虫害跨地区传播。

  五、注意事项

  作业前应检查机具技术状况,查看机具各装置是否连接牢固,转动部件是否灵活,传动部件是否可靠,润滑状况是否良好,悬挂升降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播种机播种量及施肥量调整准确,各行均匀。植保机具作业后要妥善处理残留药液,彻底清洗施药器械,防止污染水源和农田。

附件2

稻茬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稻茬小麦生产。

  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小麦品种类型、耕作模式、种植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调试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考虑与其它作业环节及下茬作物匹配。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长江流域不同稻麦两熟区生态条件和小麦品种适应性差异较大,要求按照当地农业部门的推荐,选择适宜当地生产水平和生态环境的小麦主导品种。

  (二)种子处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其中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

  播种前可进行种子晾晒,提高种子发芽势。同时,应进行药剂处理,以防治地下害虫,预防种传、土传病害和苗期病害。可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高效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进行种子机械包衣或拌种,提高作业效率和包衣或拌种质量。拌种剂用量应严格按照所用农药标签和说明书要求使用。药剂拌过的小麦种子,应先闷6~8小时再适度晾干,以确保种子处理和播种质量。

  (三)播前整地。应根据茬口和土壤墒情情况,选择适宜的耕整地方式。籼稻茬口小麦播前有一定的耕整时间,应适墒采用深旋耕或翻耕浅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细整地,耕整深度应在15cm以上。粳稻茬口相对较紧,应在水稻收获前10~15天排水,并采用深旋耕方式抢茬适墒整地,要求地表平整、土壤细碎、无大土块。如无整地茬口,可考虑采用小麦少免耕播种或稻板茬播种。

  提倡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收获水稻时应在收割机上加装碎草与匀草装置,稻秸长度控制在10cm以下,并均匀抛撒。尽可能采用翻耕或反旋耕方式,深埋稻秸,尽量减少地表5cm以内土层的稻秸量,以保证播种质量,为麦苗扎根、抗冻防倒奠定基础。

  耕地前应施足底(基)肥(施用量见“田间管理”中“化肥施用参照表”),提倡用播(撒)肥机精确控制施肥量,并提高施肥均匀度。也可将种肥两用播种机的排种管和开沟器卸掉,用排肥器施肥,在精确控制施肥量的同时,还能通过肥料从高处降落并在地面的反弹,提高肥料颗粒在田间分布均匀程度。机械振动易造成复合肥和尿素在肥箱中自动分层,这两种肥料不宜直接混合后施用。提倡采用双肥箱播(撒)肥机,或复合肥与尿素分别施肥的方式。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102581-1.html

标签:农机 生产技术 指导意见 通知 冬小麦 地区 关于印发 黄淮海 农业部

上一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下一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促进发展养蜂业机械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