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唱响现代农业的中国自信
2015-12-2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种类多样的发展模式。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不一,土地种类多样,没有哪一种发展模式和经验可以包打天下,不同的地区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探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无论是东北大农业、沿海集约农业,还是都市农业和高原特色农业;无论是土地节约型农业、劳动节约型农业,还是水资源节约型农业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型农业,都凸显了区域的生产特点,将制约因素变成核心竞争力,既有小而精,也有大而全,每一种发展模式都凸显着符合当地实际的现代生产要素,都是一条符合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律的产业升级之路。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就必须坚持传统农业智慧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且又是人口大国,中国经济发展任务艰巨,这一阶段,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量与质的需求是当前农业的主要任务。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照抄西方经验,现代农业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高效型的可持续农业。坚持产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环境并重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掘传统农业精华,更要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既要充分依靠和利用自然力,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与生物能源,又要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回望几十年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几亿人用脚投票走出的发展路径,步伐厚重有力,步调不疾不徐,辙踪分明而坚定。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道路自信,坚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用自信铺就国家的现代化和亿万农民致富梦想的康庄大道。

  注重探索试验和上下互动的制度创设

  事实上,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因为其特殊的产业禀赋,其现代化的实现过程本身就要比其他产业更为艰难、曲折。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完成自身的发展使命,还要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提供积累和支撑,因此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更加艰辛。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成绩,之所以能以有限的自然资源养活了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既根源于我们找到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也来自于多年实践探索中总结和形成了一系列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安排。

  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立体式、复合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撑起了灵活多样、公平高效的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各项农业补贴从无到有,金融支农机制逐步建立,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不断完善,构建起了种类丰富、稳定坚实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积极试点,初步搭建起了要素流动、效率突出的农业市场制度;实施以我为主、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战略,同时积极走出去开展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建立起风险可控、互利共赢的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人力、物力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正是通过不断释放制度建设的红利,不断挖掘制度创新的潜力,在最大范围内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步步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壁垒障碍,为现代农业建设夯实了基础,共同支撑起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大厦。

  中国现代农业制度建设,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是汲取吸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智慧结晶,是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上下互动的发展成果;中国现代农业制度建设,亦是在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下不断完善的发展定位,是在市场经济进程中成熟起来的制度优势,是在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作用下的产物。这份信心,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王婆卖瓜,它既反映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质要求,也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核心利益和发展需求。坚持现代农业制度自信,就是坚持以农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充分认识现代农业发展的艰巨任务和重大挑战

  中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其成功,不仅让中国农业升级更新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也为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相对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滞后,仍是突出“短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处在起步阶段,远远谈不上完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艰巨任务,也必须对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挑战和问题始终高度清醒。

  现代农业发展正处于高点强攻、高位护盘的关键期。“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仍存在各种老问题和新挑战: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经营规模小、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机装备水平相对较低、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等老问题仍未完全破解,农业生产要素紧绷,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主粮价格下调、财政增收下降、负担加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放松农业、乃至忽视农业的观点和声音,这些都构成了现代农业高点强攻、高位护盘的新挑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82453-1.html

标签:农机 自信 中国

上一篇: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李克强作出批示
下一篇:我国粉垄耕作机械首次销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