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熄火。用户找到销售商,销售商要他找维修站,维修站要他找上级维修站,上级维修站要他找厂家,厂家要他找供应商……
“买车时商家热情似火,大包大揽,修车时冷若冰霜,推诿扯皮......”前几天,宝应县范水镇范西村村民吴国光愤愤地向宝应县消协诉说着自己的购车遭遇:“5万多块钱的车,还没用到两个月就发动不起来了。我找到商家,商家推到维修站,找维修站,维修站又推到厂家……45天过去了,至今还躺在维修站,没人理睬。”
据了解,今年4月,为方便收割机调度,吴国光在该县一家农机经营部买了台农用车。几天后,他发现该车驾驶室一边高一边低,还有漏雨、自卸偏差等问题。紧接下来出现的问题却让他更为恼火:先是机油滤芯漏油,后又出现磁圈接触不良和难以启动等现象。吴国光懵了,决定把车子开到维修站作全面检查。
检 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当维修站的维修工把发动机拆下来后,发现曲轴止头垫掉落在机体内,已把缸套、曲轴和机体磨坏了。要修复,须换机体、曲轴、缸套、活塞等四件套,合计要花5000多元。
幸亏还在“三包”期内。随即,吴打通了销售商电话。销售商倒也“配合”,二话不说,迅速赶到维修站与维修站工作人员进行会诊。很快,会诊结果出来了:“人为造成,不在‘三包’范围,责任自负”。
“感觉就像迎头挨了一棒,我根本不能接受。”面对这一结果,吴国光不解:“你想想,谁会作践自己花大钱买来的东西?”
交 涉
钱没挣到一个,就要先花5000多元修车,吴国光有满腹的冤屈。
在消协,他向受诉人员解释说,曲轴止头垫在发动机体内,他从没敢动过发动机,如何“人为造成”?吴国光认为,这车装配时就存在质量问题。
吴国光把他的看法也跟销售商说了。销售商不置可否,要他找上级维修站,并表示:由维修站出面与厂家解释一下,是换是修销售公司“都没意见”。吴国光打通了远在外地的上级维修站电话,又一次陈述了他的上述看法。一阵哈哈后,上级维修站工作人员要他把上述看法告诉厂家,并表示:“只要厂家点头,就可以免费修理。”吴国光又去找厂家。可电话打到厂家时,厂家又要他找该车发动机的生产厂家……
“这不是踢皮球是什么?”看着借钱买来的新车拆散着躺在维修站内而无人过问,他心急如焚,“挣钱的时光被耗掉不说,联系来联系去,搭进几百块电话费一点眉目也没有,你说急不急人?”
调 解
宝应消协调查后认为,商家“人为造成”一说经不起推敲。因为在检修前,维修站并没有对车辆发动机是否被拆动提出异议,那么就应视为默认发动机未被拆动过,既然未被拆动过,那么止头垫掉进机体就不是吴师傅的责任,“人为造成”也就无从谈起。经过一番交涉,商家哑口无言。最后,在商家的请求下,宝应县消协协助商家共同向南京、无锡、扬州等厂商协调与沟通,最终厂家免费提供了机体、曲轴、四件套等配件,同时维修站进行了免费安装和全面保养,并对驾驶室漏雨、自卸偏差等问题进行了彻底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