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棉价格“发疯”的背后
放储量少、贸易商“截和”、代管仓库拖延等人为因素导致“用棉难”
“不买会停产,买了要破产”,这是不少纺企对此轮国储棉竞拍的总结。然而,让企业不解的是,这轮国储棉价格飙涨的理由是什么。
是棉花供应紧张?国内棉花供应相当充足。
“现在的尴尬是,棉花储备很多,纺织企业却无棉可用。”山东 如意集团 执行总裁王强说,“仓库里堆着1000多万吨储备棉,去年又赶上丰收,我们有近2000万吨的棉花供应。棉花供应这么大,企业却被逼要停产,真是咄咄怪事!”
是市场需求爆发吗?外需萎靡、内需平稳,没有需求井喷的迹象。
“企业都觉得这次棉价暴涨很诡异。咱们不是没经历过棉价暴涨,但是上一轮上涨是有订单支撑的,可是这一次,下游企业订单本就不旺,市场低迷,原料却干涨价。”狄慧说。
那么市场异动究竟由何而来?
国储棉投放规模低于预期,造成供需不匹配。根据《关于组织国家储备棉轮出销售的公告》,正常情况下每日储备棉挂牌销售数量不超过5万吨。如一段时期内棉价出现明显快速上涨,储备棉竞价销售成交率一周有三日以上超过70%,将适当加大挂牌销售数量。之后,发改委又明确,国储棉日投放量不得低于3万吨。然而,自5月3日投放以来,在成交率接近100%的情况下,国储棉日投放量低于3万吨的要求,更低于每日5万吨的市场预期。
“抛储就是加大供应,一定会平抑甚至导致市场价格走低,这是企业的一致判断,也是市场规律。可是放储量极少,大量新棉还被贸易商拿走,导致实体经济用不起棉、用不上棉。”王强说。
一些贸易商趁机囤货,炒作“棉荒”发财。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统计,纺织企业与贸易企业的储备棉竞拍成交占比从66%∶34%下滑到目前的57%∶43%,这期间纺企成交占比曾一度不足50%。很多企业都反映,贸易商拍下的大量棉花滞留在仓库内。
“国储棉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制造业的原料供应,为啥却有一半都进了贸易商的手?而且贸易商是为中小棉企代购,中小棉企都无棉可纺了,怎么会有那么多贸易商拍了棉花却不提货?”狄慧反映,多次向仓库问询棉花何时能出库,对方回答总是“你们的棉花被贸易商的货挡在里面出不来”。
孙应安也表示,“一些贸易商拍下棉花却不提货,造成仓库出棉效率降低,棉价天天涨,目的就是炒作。”
部分仓库也助推了此次炒棉风潮。企业普遍反映,今年交易付款后,至少15天左右才能拿到棉花,而且不得不支付一系列没有发票的“苛捐杂费”。“仓库提出的翻垛费、倒库费、上包费这些乱七八糟的费都交了。为了保生产,仓库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连物流都任由他们指定用高价的。”孙应安说。
中国纤维检验局公检一处处长于小新也透露,目前参与棉花储备的,除了国家直属的16个仓储库,剩下的265家都是社会代储库。这些代储仓库条件较差且出库意愿不强,原因是涉及仓储补贴。棉花在仓库里多待一天,国家就要多付一天的费用。“有些仓库私下搞联盟,谁一天出库超过三批,剩下的仓库就联合收拾它。所以在出库时,这些仓库总有借口拖延,一会儿没有工人,一会儿车坏了。而目前,国家对社会代储库尚无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