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推进补贴信息全面公开。一要加快县级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实现年底前全覆盖。对个别建设公开栏确有困难的县市,可采用在省市有关网站设立专栏等方式进行公开。二要完善信息公开内容,全面全程公开补贴机具范围、补贴标准、资金规模和使用进度、受益对象等信息,加强政策宣传,合理引导购买预期,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加强实施工作监管。一要建立内控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围绕补贴机具范围确定、分类分档与补贴额确定、资金规模分配、举报投诉查处、延伸绩效管理等方面,建立省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内部控制规程,完善决策机制,规范业务流程,明晰岗位职责,强化监督制约。二要加强机具核验,规范补贴申报。进一步细化完善补贴机具核验流程办法,重点加强对大中型机具的核验和单人多台套、短期内大批量等异常申请补贴情形的监管。探索实行农机监理牌证信息与补贴信息相互校核。加快补贴申报操作去经销商化,确保年底前补贴机具经销商与补贴申报操作全部脱钩。三要建立健全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违规行为查处规范。明确企业责任、违规类型、查处流程、处罚措施等,提高查处时效,加强联动联查,严处失信违规主体,形成有力震慑。我部将会同财政部抓紧制定出台有关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希望各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同时,今年,还将与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政策实施的专项督导检查。
第六,强化鉴定工作支撑服务。农机试验鉴定是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重要支撑,提升鉴定工作服务水平是规范高效实施购机补贴的重要一环。一要推行鉴定信息全面公开,适时公开鉴定产品证书、检测结果信息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提供信息服务。二要强化推广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把“互联网+”全面运用到鉴定申请、审核发证、信息查询各阶段工作中去,促进推广鉴定的规范高效实施,提高鉴定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要积极探索应用互联网手段实现鉴定结果数据与产品档次信息联通的路径,确保产品信息准确,切实便利企业投档。三要拓展试验鉴定种类和范围,组织开展专项鉴定和选型鉴定工作,尽快研究制定实施规范,运用专项鉴定和选型鉴定手段,解决尚不具备推广鉴定条件的新产品鉴定问题,增强农机试验鉴定功能,为农机新产品补贴提供支撑,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二、精心组织深松整地等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
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深松工作,已经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国农机深松整地目标任务是1.5亿亩以上,预计还将列入政府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必须全力完成。张桃林副部长已经对抓好今年农机深松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再强调四点,归纳起来就是“两手抓、两强化”。
所谓“两手抓”,就是一手抓作业补助,一手抓宣传培训。实行深松作业补助,这是提高农民开展深松作业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去年的补助资金主要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统筹安排,今年的资金渠道有所变化调整。考虑到深松工作的重要性且今年购机补贴资金压减50亿元的实际,经多次协商争取,中央财政基本同意在2017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安排20亿元,用于深松作业补助。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是个大专项,包含近10个工作项目,实行“大项目+工作清单”的管理方式。“两会”之后,中央财政将按照大专项的口径对各省下达资金总额和工作清单,提出需要各省完成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但不再细化资金规模,允许各省在确保完成重点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统筹使用资金。我司已根据对各省的摸底调查和作业任务,向财政部提出了20亿元资金分配建议。希望各省积极主动地协调财政部门,认真做好作业补助资金的落实。要向政府和财政部门讲清楚,作为国务院考核农业部门为数不多的量化指标,是硬任务,必须完成。司里希望,年底总结时我们统筹整合了其他方面的资金,实际使用资金总额超过20亿元。当然,任务重的省份,也可以从购机补贴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深松作业补助,具体由各地根据实际商财政部门确定。下一步,我司会将今年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并进行绩效考核。各省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明确技术路线和作业模式,抓紧启动实施。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合理确定深松补助标准问题。现在全国的补贴标准不一,大体在20—40元之间。具体多少合适,各省可以根据土壤类型、深度要求、地块大小自行确定,司里一般不干预。但是,希望各省认真进行科学测算,既能有效地调动农民和机手开展深松整地的积极性,又避免补助标准过高带来的廉政和监管风险。抓宣传培训,这是提高农民开展深松作业自觉性的重要途径。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传播手段,采取召开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建设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机深松在改善耕地质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排涝能力,促进农作物稳产增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技术推广部门和专家团队作用,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逐步提高广大农民开展深松作业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