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进一步认真实施强农惠农政策
主要体现为“三个进一步”:
——进一步改革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入新常态。今年,江西省进一步深化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模式改革,继续完善“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操作方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入新常态。今年的政策变化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新《实施方案》有效期三年。其时间跨度从2015年-2017年,年度内可以进行调整。改变了往年“一年一个政策方案、年年政策靠坐等”的局面,真正实现补贴政策延续性和常态化。二是扩大补贴对象。将直接从事种养殖业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粮食收储企业以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其他居民列为补贴对象。三是压缩补贴品目,突出补贴重点。补贴品目由2014年的86个压缩为46个,重点保证粮油生产发展所需机械设备,实行敞开补贴,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统一补贴标准。取消血防区补贴政策,血防区与非血防区都按统一的补贴额度进行补贴。五是取消补贴产品门槛。取消补贴产品同支持推广目录相挂钩的规定,只要获得了部或省级有效农机推广鉴定证的产品均可按要求申报。六是明确主体责任。购机者和农机产销企业对提交的农机购置补贴相关申请资料和购买机具的真实性负责,承担法律责任,农机部门只对补贴申请的合规性负责。七是明确补贴有效性。获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必须由购机者到县级农机部门提出申请,先购机后申请,先申请先补贴,后申请后补贴,不申请不补贴,资金补完为止。
——进一步强化措施,促进购机补贴政策顺利实施。一是加快购机补贴实施进度。3月24日,全省补贴工作启动后,各地加大政策宣传、加强技术推广、提供“一站式”服务、强化信息公开、通报实施进度、加快资金结算进度,有效推进了购机补贴政策顺利实施,有效保护了农民机手购机用机积极性,有效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新建、南昌、鄱阳、余干、泰和、高安、丰城、进贤、乐平、上高等县加快补贴实施进度,排在全省前十名,而且泰和、九江、瑞昌3个县第一批资金已全部结算完毕,并已分配使用第二批资金。二是强化补贴政策监管。全省加强购机补贴规范操作和廉政教育,规范补贴产品标志标识和档案管理,开展市、县交叉监督检查,及时矫正补贴实施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吉安市农机局和所辖各县农机局在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做到严格操作、逐台监管、及时反馈,与省局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为省局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三是严厉查处违规行为。省市县三级农机部门积极配合,加大了对生产及经销企业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约谈了违规的产销企业负责人,暂时关闭了补贴辅助系统账号,并要求限期整改。全省共暂时关闭8家生产企业,整改通过后开通6家;关闭20家经销企业,整改通过后开通16家,有效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补贴政策实施氛围。
——进一步探索试点,开展农机报废更新和新产品补贴。一是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3月19日,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联合印发了《江西省2015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后,给地积极着手布置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保障工作经费,并进一步简化报废企业确定程序。截止6月30日,全省只有39个县(市、区)确定了报废农机回收企业,其中上饶市12个县均已完成,赣州市11个县完成;奉新县和弋阳县已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均完成补贴资金2万元。二是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农机科技进步,江西省积极探索农机新产品补贴。严格按部里拟定新产品标准,经过全省上报筛选,最终拟定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果蔬采后处理设备作为江西省新产品补贴试点。
(二)进一步提升农机化作业服务水平
主要体现为“三个强化”:
——强化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一是开展“百万农机闹春耕”。春耕生产期间,全省抽调农机技术人员和维修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组成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100多个,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进村入户帮助和指导农民机手保养、检修各类农机具103.2万台次、投入春耕生产机具105.8万台套。二是加大机插技术推广。各地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17期、培训插秧机手1.3万余人,新增水稻机插秧示范点25个。余干、万年、铅山等县积极引进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上饶市新增大型工厂化育秧示范点7个、机插秧大户32户,完成早稻机插面积70余万亩,机插水平逾20%。
——强化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规范农机合作社建设。全省大力培育新型服务组织,在20个县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积极引导开展“菜单式”服务、“五统一”水稻全程托管服务,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省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要求,加强农机专业合社会示范社建设,上半年新增农机合作社61个,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847个。二是引导农机跨区作业。全省农机部门继续引导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共计免费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3136张。5月中旬,泰和农机手组队南下海南收割水稻;鄱阳、新建、高安、瑞昌等地机手北上中原地区收割小麦,机手平均外出时间20余天,台均纯利润达3万元。三是继续开展农机维修“以奖代补”项目建设。一方面,开展农机维修流动服务站建设,“以奖代补”配置农机维修流动服务车,全省共计申报农机维修流动服务车96辆,按10万元/辆补助,共使用项目资金960万元,目前车辆招投标事项正在协调推进;另一方面,继续开展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以奖代补”扶持78个建设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强化提升农机试验鉴定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维护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
主要体现为“三个着力”:
——着力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一是创新方式,抓好年检,提高检验率。各地把年检审工作现场搬到村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现场检测,当场发证。鄱阳、南昌、万安等县积极采取送检下乡、上门服务、乡村广播、发送短信等方式抓好检验工作。二是强化注册牌证监管,提高上牌率。全省实行农机“一站式”服务,对牌证管理机具凭农机监理机构核发的行驶证给予办理购机补贴,全省上半年共登记注册27804台,其中拖拉机22545台、联合收割机5259台,新机注册挂牌率达到100%。三是严格驾驶员考试发证,提高持证率。全省按规定开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工作,进一步推进考试与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与考试工作质量。吉安县已连续组织了2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培训及考试,培训考试人员120多人。
——着力规范农机监理业务管理。一是简政放权提高服务效率。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理牌证,提高服务效率,从去年开始,江西省陆续将农机监理业务下放到县级办理;在牌证制作方面,将以往由省里集中办理模式,改为由各设区市与牌证生产企业直接订制和发放。上半年,全省各地共订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号牌55678副、行驶证49050张、驾驶证17900张。二是规范业务档案管理。全省对农机注册登记实行目录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江西省农业机械登记品牌型号库》,使基层农机监理机构在办理业务时,有据可查。全面清理全省历年机车档案和驾驶人档案,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三是规范办证流程。按“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关、检验关。樟树市、龙南县、德兴市等地开设行政服务窗口或办证大厅,改善服务质量,方便机手,提高办事效率。
——着力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一是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全省层层签订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级主体责任和目标。各县级农机监理机构与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20万余份,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有责任”。二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全省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举办农机安全生产和操作培训120期,培训2.1万余人;印发农机安全生产科普知识宣传手册4.8万份,送农机安全文化下乡86场次,发送农机安全知识短信近109.8万条。三是推进农机牌证专项治理。全省坚决查处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2012人次,检查机车19827台,补发牌证3020台。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有效推进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步好转。
(四)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机化发展环境
主要体现为“三个切实”:
——切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是专题教育与农机化工作紧密结合。全省农机系统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农机化工作紧密结合,深刻领会“三严三实”丰富内涵和开展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推进农机化公共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专题教育与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紧密结合。各地积极开展购机补贴政策廉政教育,吸取农机系列腐败案件教训,梳理廉政风险点和权力运行图,积极推进农机补贴“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公开、透明、高效、廉洁的补贴政策实施氛围。三是专题教育与农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加强农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廉政风险教育和专业培训教育,农机系统干部业务能力和服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切实开展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清理。省农机局在省厅的统一部署下,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清单之外无职权”、“法无授权不可为”的“三单一网”工作要求,开展农机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清单的清理、制定工作。一是开展行政权力清单清理。省局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奖励和其他行政权力的年检、备案、审核转报、行政调解、行政监督检查、政策标准制定等权属种类予以清理,逐条对照法律法规相关依据,最终省级保留14项行政权力,其他行政权力全部下放及由市县属地管理。二是开展行政责任清单制定。省局对省级保留的14项农机行政权力,配套地制定了行政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事项、办事流程、责任岗位、责任人和追责情形。三是市、县级参照参考开展。市、县级农机部门对省级下放和属地管理的农机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也及时进行了清理规范和接收管理,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进农机依法行政。
——切实加大农机化信息宣传力度。一是全省完善农机化信息宣传考核机制。在年初发布的《全省农机化工作绩效考评方案》中,明确了江西农机化信息网信息发布数量考核机制,对全省实行降序排名得分,有效提高了各地做好信息宣传的积极性。奉新、靖安、广丰、铜鼓、宜丰、南昌等县实行信息采编奖励机制,形成了“县局奖励写信息、人人都当信息员、全省赶超比信息”的良好氛围,信息量排名全省前列。二是继续有效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全省不仅继续发挥报纸、电视、广播和宣传栏、宣传单等传统方式,而且积极开辟信息网、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新型媒体,加大农机化信息宣传力度。江西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点击率超过200万次,发布全省信息达1790条、与上年同比增长57%;江西农业信息网发布省局信息60多条,信息量排在厅机关前列,且其微信公众号多次专版、头条宣传农机化重大活动。三是打造《南方农机》学术交流新阵地。在省局的指导支持下,《南方农机》杂志改版升级取得显著成效,重新定位南方区域性科研学术期刊,正在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迈进,为江西打造了南方农业机械化发展学术交流的新阵地。而且景德镇市、赣州市和万年、鄱阳、渝水、玉山、德兴、南昌、进贤、泰和等县积极订刊,为农机合作社、机手赠刊,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补贴资金实施进度和结算进度明显放缓,拉动机具补贴销售的潜力挖掘不够,违规操作和把关不严的行为依然存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启动明显滞后,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的导向性措施有待强化;水稻栽插、烘干等薄弱环节机械化瓶颈依然存在,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与外省比差距明显,安全生产隐患依然存在。这些突出问题,务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研究解决。